上海财经大学|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文汇报
2024/01/24

上海财经大学高水平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协调发展.jpeg

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鸟瞰图。

教育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动联系日趋紧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性、引领性功能日益增强。作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是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关键支撑和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长三角区域教育协同步伐日益加快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起步较早、进展较快的地区,其教育协同发展也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

2003年沪苏浙两省一市签署一系列教育合作协议,标志着政府推动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的开端。2005年长江流域15省市签署《长江流域各省市教育共同发展协议》,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沪苏浙建立年度协作会商机制,2012年吸收安徽省加入,教育协同发展的范围扩大、深度增加。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沪苏浙皖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为主要标志,长三角区域教育协同步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全新阶段。2020年,沪苏浙皖四省市共同制定、签署《新一轮长三角地区教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一体化发展加速奔跑注入“教育动能”。

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海财经大学于2019年4月成立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教育部长江教育创新带人文社科创新合作体秘书处也在上海财经大学同步成立。同年12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成功获批成为上海一类高校智库。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国家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长期跟踪、开展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

根据研究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上海与全国主要城市区域联动指数”,近年来,长三角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进展明显。2023年,长三角地区已有72.5%的城市与上海产生了教育联系,而这一比例在2021年仅为50%。目前,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省会城市或核心城市均与上海形成了紧密的教育联系。依托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优势,上海正不断加强与长三角其它地区的教育合作,引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

在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上,长三角也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仅以师资联合培养为例。长三角三省一市已联合推出校长联合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领航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跨省市交流研修、后备干部跨省市挂职研修等项目。截至2022年底,这些项目已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安徽省培养优秀教师校长721人,覆盖全省16个市,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多个类别。

夯实三大主体,发挥好“稳定器”“动力源”作用

尽管近年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已经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客观剖析,制约其协同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使得协同发展的政策设计预期与实际运行绩效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亟需回应和改进。未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重点夯实政府、市场和高校三大主体作用,在教育协调中发挥“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

首先,遵循组织规律,积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全过程。可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牵头设立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落实重大事项,全面做好教育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各省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本地区所涉教育一体化发展相关工作。

其次,尊重市场规律,有效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可在政府有效监管之下,充分采用市场手段破除制约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独立第三方开展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评估监测等;鼓励社会性资源参与区域教育合作,推动区域教育合作经费来源的多样化;推动形成教育人、财、物诸要素有序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物力资源流动,放大区域集聚效应,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

最后,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调动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建立区域性学生交流互访平台,完善学生互访机制,扩大高校学生互换、交叉培养的范围,加强研究生教育共享交流平台建设;建立区域性学校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多层次的学校干部培训合作,互派干部赴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挂职锻炼、进修和考察,深入学习名校管理方法和教育理念;搭建“互聘教师工作信息管理平台”,消除影响教师正常调动的政策性、行政性障碍,允许人才合理、柔性流动,允许教师可以无障碍互聘;加强政府在高校联盟中的纽带连接功能,强化政府规划引导,使各类高校联盟从“软平台”变成“硬支撑”,在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许涛

文:许涛(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图:校方供图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