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中国经济迎来新高潮,一批又一批拥有留学背景的优秀海归人员,他们踏上归途,怀着满腔热血,势必在祖国闯出一片天。
留学人员创业园也因此应运而生,为留学人员提供一片创业热土。作为首批“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的西安留创园,已深耕二十五载,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软件信息服务及互联网、光电子和集成电路、其他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西引力”迸发
不久前,第24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西安召开,主题报告、行业发布、创新论坛、考察学习……全国各地留学回国创业人士相聚一堂,研讨交流。《2023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也在会上发布。
(图片来源于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纳入统计的58家孵化基地已累计孵化留学人员企业超过2万家,其中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62家、专精特新企业59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9家、上市挂牌企业331家;累计吸纳留学人员近5.8万名,引进、培育国家和省市各级归国创新创业人才6000余名,其中有918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等方面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排名前十的西安留创园,从上一年排名第7上升至本年度第5,基地在孵留学人员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孵化留学人员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年内新增留学人员企业数量超过40家;基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留学人员企业超过5家。
(图片来源于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
“自2000年起,西安高新区便发布了吸引及扶持留学人员创业的一系列政策,通过房租补贴、研发(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市场拓展补贴、资本金投入、购房补贴以及其他方式支持留学人员及外籍人才创新创业,为留创园也为留学人员、外籍人员的创业扫清了一部分障碍。”西安留创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近2200名留学归国人才在西安留创园进行创新创业,创办企业超1500家,转化科技成果4000余项,259个留学人员企业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获得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资金支持近亿元。
“引进去”+“留下来”
“西安出台的人才招引系列政策,是我选择西安作为创业起点的重要推动,作为西安市引进的首位顶尖人才,配套的人才服务保障措施让我少了后顾之忧。”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平在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上分享着自己的创业经历。
面对VCSEL的爆发,国内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批从事VCSEL激光器芯片设计的企业,面对国内VCSEL外延环节的市场规模还未形成的机遇,龚平毅然决然选择回国创业。
(图片来源于唐晶电子)
在国际产业链拥有超过20年从业经历,让他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工艺及管理经验,也有较丰富的产业人脉资源。回国后,获得了西安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2020年,初具规模的唐晶量子申报了西安市英才计划,成功入选顶尖人才称号,取得了200万元的科研配套,助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不仅仅是唐晶电子,西安高新区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出了芯派科技、华科光电、博瑞集信电子等‘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专精特新’企业;力邦制药、爱德华测量、蓝岸新科技等高新技术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炬光科技、巨子生物、岳达生物等上市挂牌企业。”西安留创园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在不断引进创新人才、企业的同时,西安还面临着如何让人才“留下来”的问题。
“我们将继续推进落实‘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等国家、省、市各级留学人才支持计划,加大高新区相关人才政策。同时,针对人才们所关心的问题,积极协助海创企业在发展经营、保障人才子女就学、强化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等方面获得政策全方位支持,并结合加快布局‘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帮助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西安留创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西安高新区创业园 (图片来源于西安高新区)
作为人才沃土,西安高新区逐渐走出了一条“人才+”的服务模式,采取专人对接、载体搭建、环境提升、活动举办等多种举措,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精准服务,不断创新资源优势,拓展市场渠道,形成了“人才赋能+企业孵化+产业升级”服务生态链,不断扩展创业“朋友圈”,向外释放“西引力”。
责任编辑:孙雪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