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机电学院)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多年来,常州机电学院努力求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难题,与100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协同共建产教融合联合体、创新平台、产业学院、技术中心等50多个,每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5000名,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在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设计技术”赛项比赛场上,一台台数控四轴铣床林立,机器蜂鸣,来自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机电职院)的选手杨赵飞排除外界的干扰,眼里略带一点“紧张感”与自信。在总时长8小时的比赛里,杨赵飞大脑持续快速思考,手上不停敲击代码,随着调试按钮按下,该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杨赵飞获得了学生组一等奖的好成绩。类似这样的优秀学生创新团队在常州机电职院并不是个例,而是有着一批赛场“高手”。
“常州机电职院围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既推动了学校专业特色群建设,也同样促进了学生就业的高质量。迄今,学院累计培育出常州“智造”工匠1900多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苏锡常就业占比70%以上,其中毕业生常州地区就业占比5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满意度达96%以上。”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党委书记沈琳说道。
如何顺应国家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构建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谱系,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常州机电职院始终坚持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常州机电职院举重措,力破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深化专业建设与产业链融合,重点打造一批引导性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加速培养行业企业各类紧缺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常州机电职院构建产教对接谱系,打造了由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组建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加工技术等9大专业群,形成了“智能制造类专业为核心、制造服务类专业为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该校校长许朝山介绍,常州机电职院应用产教对接谱系,调研职业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岗位需求吻合度,出版《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专著4部,指导专业建设。尤其是为服务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发展,该校面向“产品设计、工艺装备规划、装备设计制造、零件数控加工、质量管理”等岗位,打破学校专业和人才培养“壁垒”,加速建立综合岗位组群与学科组群,形成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该校建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设计等5个专业组群协同集约发展,全面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课堂走到赛场,从学生变为选手,从技术“小白”成为“金牌”强手,在就业市场上更是成为许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校对 王菲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