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一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在进行技术训练。张晓峰摄/光明图片
2022年11月15日,陕西蓝田厨师学校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蛋糕制作。新华社发
【有呼有应】
我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名普通教师,同时也负责本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体会到在推动学校发展、专业建设、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学校和各院系都设有产学合作机构,各专业教研室也都与相应企业进行了直接对接。我所在的专业就与浙江大华、杭州娃哈哈等区域内制造业和模具行业的龙头企业有着紧密合作。很多学生去企业实习回来后都告诉我:“去实地干,真不一样,技术掌握得牢!”同时,老师们也会下企业锻炼,既参与了企业项目研发,又能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和项目带到课堂。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从企业锻炼回来的老师授课效果都很好,学生愿意听、乐意学。学生们总说:“谁不想学到最牛的技术呢。”更重要的是,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还带动了专业教材、实训指导书的合作编写,推动了多门岗位核心课程的建设。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模式。
不过,我们都知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领域最关键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学校热、企业冷”等问题还存在,企业担心出现安全风险、实习学生留不住等问题。对此,我请问代表委员们,究竟该如何让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学就创国际”,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